技术分享
孝庄皇后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?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有什么关系
对多尔衮和孝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老百姓总喜欢看男男女女的故事,穷酸文人就能写出来,于是街头巷尾流传着帝王将相的儿女私情。比如,多尔衮与孝庄太后叔嫂间不清不楚的瓜葛,就成了很好的创作题材。
多尔衮不称帝,难道真是因为像电视剧里播放的那样,顾忌青年时期的初恋情人?
当然不会,如果认真翻看历史,就会发现满眼都是血淋淋的权力斗争,况且有了江山哪里还要愁没有美人?多尔衮不称帝,不是因为要保情人的儿子,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!
崇德八年,皇太极猝死。
虽然皇太极生前,已经把大汗改成了皇帝,但满人并没有明确汉族王朝那样的皇位继承制度。努尔哈赤去世,皇太极就是靠着四大贝勒的推举,才接任的大汗之位。
所以接下去的崇政殿会议,出现了两个问鼎皇位的顶级人选——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!
但背后的角逐,说白了还是看谁的拳头硬。因此,当时执掌满清八旗的实权派贵族,这些人的态度动向,对皇位最终的归属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正黄旗、镶黄旗:皇帝亲掌,皇太极死后,由两黄旗大臣索尼、鳌拜、遏必隆等人代管;
正白旗、镶白旗:多尔衮和哥哥阿济格、弟弟多铎掌管;
正红旗、镶红旗:皇太极二哥代善掌管;
正蓝旗:豪格掌管;
镶蓝旗:努尔哈赤侄子济尔哈朗掌管。
八旗中,豪格有一旗。两黄旗大臣是坚定的保皇派,决心要让皇太极的儿子即位。济尔哈朗和代善父子也倾向豪格。只有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反对。所以,豪格的赢面很大。
但多尔衮很聪明,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!他不当皇帝,豪格也不当皇帝,而是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。
这是一个调和了大多数人利益的方案。
一来两黄旗大臣坚持的,无外乎是要皇太极的儿子做皇帝,又没说一定要豪格!满人不讲嫡长子继承,让福临继位也符合两黄旗大臣的意见。而且两黄旗若是坚持力挺豪格,就得预备着与多尔衮的两白旗火并,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内耗局面。
二来多尔衮又以新君年幼为理由,邀请济尔哈朗与自己一起辅政,拉着镶蓝旗一起分政治蛋糕。两白旗、两黄旗、镶蓝旗都不反对这个方案,代善的两红旗自然也就顺水推舟妥协了。
剩下的只有豪格一个人吃亏,但正蓝旗势单力孤,他也只有傻眼的份。
所以,多尔衮哪里是不想当皇帝,他是当不了!只有退而求其次,先把最有希望的豪格拉下马,接着控制一个年幼的小皇帝,虽无皇帝之名,却可以染指皇帝的权力。
至于为什么选择年仅6岁的福临,还真跟他母亲庄妃有一定的关系!只不过多尔衮不是因为跟庄妃有私情,而是看准了这对背景势力很小的孤儿寡母,正好适合控制在手里当提线木偶。
庄妃在皇太极后宫最主要的五大后妃中排行最末,地位高不成低不就。其他母家身份尊贵的小皇子,会牵扯出很多利益纠葛,不利于控制。而地位太低的皇子,两黄旗大臣那里又不太好过关。
福临登基后,多尔衮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的夺权之路。原本济尔哈朗排名在他之前,多尔衮威逼利诱,一脚踢掉了这个老实人,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辅政王。
紧接着的外部局势,对多尔衮也十分有利。李自成攻灭明朝,把坐镇山海关的吴三桂逼得进退两难,倒向了多尔衮一边。多尔衮看准时机一举定鼎中原,完成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梦寐以求的大功,一时间在清廷内声威无人可比!
凭借这一威望,多尔衮从叔父辅政王晋升皇叔父摄政王,最后直接称皇父摄政王,朝中所有反对势力都被他压得死死的,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!
这时候,多尔衮不是皇帝,胜似皇帝,将顺治小皇帝拿得死死的,根本没有称帝这个必要了!
按照这样的进度,估计多尔衮最后难免会走上王莽、司马昭、杨坚等众多权臣的老路,逼顺治上演一出“禅让”大戏,从幕后走向前台。
但顺治和孝庄太后的运气真的很好,老天爷替他们解决了困难,权势熏天的多尔衮居然英年早逝,只活了39岁就一命呜呼了!
顺治七年十二月,多尔衮在古北口狩猎时坠马跌伤,不治身亡。树倒猢狲散,多尔衮死后,他的亲信苏克萨哈见风使舵,向顺治提交多尔衮“谋反”的罪证。顺治一直被压抑的仇恨猛地爆发,将多尔衮鞭尸泄愤,挫骨扬灰。皇父摄政王生荣死哀,令人唏嘘
孝庄皇后和皇太极关系?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什么人_1
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孝庄和皇太极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说起清朝历史,就不得不提两个女人,一个是清末的慈禧太后,另一个就是辅佐三代帝王的孝庄皇太后。虽然慈禧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孝庄,毕竟清朝的基业毁在她手,能毁掉一个帝国的女人,向来都非常出名。不过要比起能力与魄力,孝庄皇太后堪称清帝国第一太后。
她嫁给皇太极为妃的时候,就曾有勇有谋地替皇太极出谋划策,并且在皇太极突然驾崩后,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之时,审时度势地推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,入主中原,她更是培养了康熙大帝这么一位清朝优秀的帝王。她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草原,那是一个历来出美女的地方,可见孝庄太后就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。
按理说这样的女人去了帝王的后宫,就算不宠冠六宫,那也必须是帝王心中重要的女人。可事实上孝庄太后在皇太极的后宫里有些默默无闻,几乎除了她蒙古贵族的出身以外,似乎都让皇太极注意不到她。
政治联姻
孝庄太后嫁给皇太极之时,她才十四岁,那时候皇太极已经娶妻,而且他的妻子还是孝庄太后的亲姑姑,也就是说孝庄太后嫁给皇太极之时,并不是因为两情相悦。那时候女真族与科尔沁蒙古是联盟状态,为了巩固同盟关系,时常联姻,孝庄的姑姑哲哲就是这样嫁给皇太极的。
可惜哲哲嫁给皇太极多年,女儿倒是生了不少,但一直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,对于科尔沁来说,哲哲的无子不利于科尔沁以后与女真的联盟,于是为了巩固科尔沁在女真的势力,孝庄便被嫁给了姑父皇太极。
一场政治联姻,再加上孝庄与皇太极的年龄差距较大,可以想象,孝庄与皇太极之间,似乎没有多少感情。从皇太极的角度上来说,娶孝庄不过是为了安稳科尔沁草原之心,让联盟关系更加稳定,所以皇太极不会对孝庄多么有感情,更谈不上情有独钟。
皇太极的挚爱
当然毕竟孝庄年轻貌美,又聪明伶俐,嫁给皇太极后,朝夕相处,很容易日久生情。事实上,孝庄来到皇太极的后宫之时,确实有段时间也比较讨皇太极的欢心,但自从她姐姐海兰珠入宫后,皇太极的心就都在海兰珠身上,再也看不到其她人了。
说起海兰珠,就不得不提及她的美貌,据说她是科尔沁草原上最美丽的格格,也就是说她比妹妹孝庄要漂亮。海兰珠进入皇太极后宫之时,她已经26岁,并且嫁过人,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皇太极对她的宠爱,皇太极几乎对她到了独宠的地步,甚至她的皇子刚出世,皇太极就打算立为太子,可见皇太极对她有多么宠爱。
即便后来海兰珠因为儿子早夭,整日郁郁寡欢,但她依旧没有失去皇太极的宠爱,甚至因为得知海兰珠病重,为了回来见海兰珠最后一面,皇太极不惜扔下前线战场,回到后宫。可见皇太极的心中只有海兰珠,就算孝庄再优秀美貌,她也挤不进皇太极的心中半步了。
理性的女人不可爱
皇太极的后宫美女如云,而且大多都出自蒙古,孝庄的优势并不明显,她不得皇太极欢心,似乎也合情合理。但要知道孝庄十四岁就嫁给皇太极,她比很多皇太极后宫的妃子,还有她的姐姐海兰珠,要有机会早些俘获皇太极的心。
而且孝庄聪慧无比,从她后来扶持自己儿子登位,以及培养康熙大帝,就能看得出,她的智慧不亚于一个帝王。按理说这样的孝庄,应该与皇太极有太多的共鸣,她很容易就能讨得皇太极的欢心。
可能就是因为太过聪慧,聪慧到让孝庄无时无刻不清楚,她是皇太极的妃子,也是皇太极的臣子,伴君如伴虎,理智让她知道,在皇帝面前该说什么话,似乎她是一位完美的妃子,但却不是一位让丈夫喜欢的可爱女人。
不管皇太极再怎么英明神武,后宫不是前朝,后宫女人美丽感性就好,哪怕愚蠢一些,似乎并不影响到皇太极的宠爱。可孝庄太过聪慧,虽然可能皇太极比较欣赏,但却很难让皇太极爱上孝庄。
原本就是一场没有感情基础的政治婚姻,再加上皇太极早就有了挚爱,理智的孝庄又不能让皇太极倾心不已。于是聪明美貌的孝庄,就渐渐被皇太极淡忘,成为皇太极后宫中一位平庸的妃子。